找到相关内容251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律相感通传

    。佛亦从之。左转者。此方不为清净也。故如来右胁而卧。首北面西。观本生地佛法久流。于此方制。诸比丘悉右胁卧(云云)。因从请出只垣图相。遂取纸画分齐。一一诸院述其源流。如别可有百纸。又复不久有天来云。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969602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》一书作为正面答复,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。该书对汉藏佛教教理的比较研究,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5月,他根据旧作《论语疏义》写成《孔子学案》。全书共九章,第一章“叙论”,明孔子学说之源流及群贤弟子。第二章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集合教学政三界学术力量,卓有成效地发展佛学研究

    呀,从中央到各省地方的出版社,只要考虑上宗教选题或佛教方面的选题,就会有一套佛教史出笼。但从坊间目前流行的图书看,除了任继愈先生主编的《中国佛教史》,和吕澄先生的《印度佛教源流》,其实真正优秀的佛教...

    宋立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869768.html
  • 论 支 遁

    佛学源流略讲》第50页,中华书局1979年版。又见方立天《魏晋南北朝佛学论丛》第39页,中华书局 1982年版。  2 《大正藏》卷六五安澄《中论琉记》引道安《本无论》云:“无在万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:...

    贾占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269908.html
  • 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研究论著目录

    ,1993年2月   郭祐孟:台湾地区的弥勒图像及其背景再探——以天王殿群像为中心的探讨,《狮子吼》32卷4号,1993年4月   朱刚:中土弥勒造像源流及艺术阐述,《复旦大学学报》1993年4期  ...

    王惠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369910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

    49]: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,中华书局1979年版,第34页。   [31]东晋慧远《沙门不敬王者论·形尽神不灭五》,僧祜《弘明集》卷五,《弘明集·广弘明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...

    普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2069968.html
  • 《六度集经》与中国民间故事

    。   将这篇傣族故事和《六度集经》中的印度佛经故事相比较,从主干到枝叶,从外部形态到思想内涵,都达到惊人的一致,前者由后者脱胎而来甚为明显。另从它们的文化源流史上进行追索,云南省傣族的阿銮(也有译作...

    刘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63870028.html
  • 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

    《目连记》,可以说是没有疑问的。上述作品产生于中世纪末和近世纪初期,但它们的源流则可以追溯至中世纪之前,写于平安中期的佛教说话集《三宝绘词》(98回)已经提到盂兰盆会,并有目连和他的母亲登场。另在室町...

    郑土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370111.html
  • “西游”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

    天上的神界,石属于地上的人间。天上不死,而地上的俗世生命也有获得不死的方法,那就是成仙、成佛。从小说第1回“灵根育孕源流出,心性修持大道生”开始,孙悟空一生所表演的正是石头猴如何先成仙、然后成佛的奇妙...

    叶舒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2537014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2)

    九月三十日  一、顷读小野玄妙所著,由杨白衣翻译的“佛教经典总论”对于作者一生浸淫佛教历史的研究工作,诚然敬佩。尤其作者以科学精神,仔细考察佛教经典成立的源流及传译史实,并有系统的汇整大藏经编目,使吾等...尽传诵经本的古德,未免缺乏职业道德)。  经与论究竟孰优孰劣,应是佛教思想研究的范围,但两者体材、创作动机、源流及作者大不相同,才会自古以来包括印度原典及汉译,都能区别两者实质差距,而作者仅以“俱是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8.html